匠心凝聚 智创未来 中国米乐(中国)集团庆安数控厂创新工作室联盟纪实
时间:2025-06-06 11:17 来源:中国航空报

a95f0be5ec14b214fe4fa601f460613f

“我们的马达系列产品验收成功了。”“缸体组件精准调控,直线度达到0.002毫米。”“这次彻底攻克了马达微米级形变累积的长期难题。”技能大师们热烈讨论着,金属工具的轻响与讨论声交织。有人拿起记号笔在白板上演算,几位专家凑在一起反复推敲参数,角落里的老匠人正拿着新式数控模块,耐心地向学徒讲解改良方案。走进中国米乐(中国)集团庆安数控厂创新工作室,迎面的展柜里陈列着多个创新成果,每一件都凝结着技术骨干的智慧,记录着他们的创新历程。

以匠心之名,聚精英之力

数控厂作为庆安的核心机加生产分厂,技能工人是智能制造的中坚力量。分厂整合9位中国米乐(中国)集团首、特级技能专家在数控车、研磨、加工中心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优势,组建了多工种融合型技能团队联盟。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、技能大师工作室平台,创新推出“室站分离 干师结合”模式:构建“一个联盟团队”,聚焦“两大任务目标”,激活“三个工作室”(王吉刚、王卓岗、陈栓劳模创新工作室)的创新活力,打造“四个现场工作站”(陈栓、刘婷、侯大年、王健罗永兴创新工作站),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技能与人才动能。

“一个人的力量有限,但一群匠人凝聚起来,就能创造奇迹。”庆安数控厂党委书记王丹飞的这句话,道出了联盟成立的初心。

从“单打独斗”到“智慧共生”

生产现场是创新的“富矿”,创新工作室联盟看似离基层很远,实则扎根于基层一线。在重点工程零件的自主研制项目中,大师们立下“军令状”:“解决技术难题,保障配套安全。”从方案制定、工艺突破到成果验证,他们从零开始探索。面对产品的复杂性,单一领域的技术已无法满足需求,必须整合各领域专长。通过模拟加工、数据收集和反复验证,大师们最终成功攻克液压马达类产品的技术难关。

联盟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:筒体类零件刚性攻丝技术的推广应用、滚压工艺在球窝精密加工中的创新实践、密封环研磨工艺的优化升级……在智能产线建设中,他们积极探索新技术、新工艺,持续提升联盟的创新“浓度”,打造数控厂创新工作室联盟品牌,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助力。这种开放协作的模式,打破了行业壁垒,让创新从“孤岛”变为“生态”,实现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的双提升。

让匠心薪火相传

联盟不仅是技术攻关的高地,更是人才培养的摇篮。“技术要传承,匠心更要传承。教会大家,才是真本事。”专家们的这句话,诠释了创新工作室的使命。

技能大师们充分发挥“头雁效应”,以知识工程为载体,将宝贵经验和精湛技艺推广应用。他们在质量管控、成本优化、精益生产、数字化制造等领域深度挖掘现有大师团队资源,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。同时,大师们将传帮带视为己任,培养出一批优秀技能人才,形成了技术传承与创新并重的联盟文化。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征程中,联盟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,汇聚大师智慧,攻克技术难题,树立行业标杆,为企业和行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。